處
暑
農(nóng)歷 七月初四
天地乾坤始漸肅,
鷹隼捕鳥稷乃登。
冷熱交換試拳腳,
一場秋雨一場寒。
處暑,盛夏的休止符。
空山新雨后,天氣晚來秋。
秋雨帶著渴望已久的清涼而至,沖刷掉酷暑的疲憊。天高云淡,巧云萬里,無不讓人心曠神怡。秋意漸濃,秋色在天地萬物間一點一滴地開始彌漫,展現(xiàn)出其“溫婉平和”之美。一歲一秋,奏響了一首秋日私語,這溫情的樂章,需靜靜地聆聽。
暑退秋涼酸爽
所謂“處暑”,太陽到達黃經(jīng)150度。“處”即“止”,意味著炎熱暑天即將結束、氣溫逐漸下降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說道:“處暑,七月中。處,止也,暑氣至此而止矣”。
處暑有三候:“一候鷹乃祭鳥;二候天地始肅;三候禾乃登。”此時老鷹開始捕獵鳥類,先陳列如祭而后食;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,肅殺之氣漸起;各種農(nóng)作物開始成熟,農(nóng)民開始秋季收割、曬谷。
然而即使處暑已到,南北方在入秋的節(jié)奏上依然無法同步。在南方地區(qū),人們還會感受到“秋老虎”的余威,但北方地區(qū)則率先開始入秋。而每當降雨后人們會感到明顯的降溫,故有“一場秋雨一場寒”之說。
民俗文化
處暑前后,民間還會有慶贊“中元”、普度布施的活動。處暑已是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。放河燈也是處暑期間的一個傳統(tǒng)習俗,放河燈又稱“荷花燈”,其實從農(nóng)歷六月開始,一直到中秋節(jié)期間,人們都會放河燈,置于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泛,而當船只遇到漂來的燈船便會主動避讓,以示吉祥。
以前每當處暑期間,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,自唐代以來盛行。先去藥店配制藥方,然后在家煎茶備飲,意謂入秋要吃點“苦”,在清熱、去火、消食、除肺熱等方面頗有好處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,市區(qū)街頭專門有賣酸梅湯的茶攤,故有“處暑酸梅湯,火氣全退光”的諺語。制作酸梅湯很簡單,在夜間用開水沖泡曬干的梅子,再加冰糖。煮好放涼后,裝進木制有蓋的冰桶中,使其溫度降低。喝起來酸中帶甜,甜中微咸,口感甚佳。
處暑養(yǎng)生
【清補涼老鴨湯】
【食材】清補涼一袋,老鴨半只,鹽2克,姜片4片,料酒20克,白胡椒粉2克,清水適量
1,老鴨切塊后冷水下鍋,煮沸2分鐘撈出。
2,把鴨塊撈出放入高壓鍋內(nèi)。
3,逐步放入清補涼,料酒,鹽和姜片,胡椒粉。
4,注入適量的清水,一般比例是1:3,放入高壓鍋。
5,蓋上鍋蓋,啟動全沸騰湯功能,大約用時10分鐘就可以。
【百合雪梨湯】
【食材】百合干,雪梨2個,冰糖80克,百合干10克,檸檬2片
1,百合干提前浸泡10分鐘,雪梨去芯切成小塊。
2,將雪梨和百合放入燉盅內(nèi),加入冰糖和適量的清水。
3,放入蒸烤箱內(nèi),蒸半小時左右即可。
溜走夏季,留住美味
秋風帶走最后一絲暑熱,送來清涼入夢。
處暑,是苦夏的落幕,金秋的起始。觀恬淡之云,望高遠藍天,邂逅落葉之根,聆聽美妙秋雨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這不言不語的處暑,才是大美的金秋。大自然的更迭,需要我們停下腳步,用身心去感受和銘記。時光轉瞬,萬物豐收,總結過往,重新出發(fā),愿每個人在秋天都能有所收獲。
用“熱切”的溫度,最穩(wěn)定的火力,力巨人
集成灶為你烹飪夏末美食~雖然夏季正悄然溜走,但是美味可以一直留存~
【文章所有圖片來源:力巨人,侵刪】
編輯:集成灶在線--小林